- Dec 18 Fri 2015 13:25
旅程規劃 "站在歷史的高峰,落塵、歸土。"
- Feb 02 Sat 2019 22:49
Tour d'Argent *
- Feb 01 Fri 2019 22:30
Le Clarence ** "老宅中的狂想曲"
- Feb 01 Fri 2019 16:00
86Champs - L'Occitane x Pierre Hermé
- Jan 31 Thu 2019 23:29
Pierre Gagnaire ***二訪
- Jan 31 Thu 2019 23:25
La Pâtisserie du Meurice par Cédric Grolet
- Jan 30 Wed 2019 22:43
Astrance ** 二訪
- Jan 30 Wed 2019 21:46
L'Ambroisie *** 八訪 "掃地僧的逆襲"
閱菜單時送上的招待小點是黑松露Kouglof,溫熱鬆綿,但黑松露的香氣是等到Kouglof稍微冷卻後,才完全綻放,即便知道這種招待小點是胃口的大敵,仍忍不住優雅冷冽的沁香,全部完食... 七訪時三道菜都點海鮮,溫熱生蠔佐水芹醬與魚子醬、扇貝佐馬鈴薯醬汁與黑松露、以及經典的魚子醬鱸魚。
- Jan 29 Tue 2019 21:36
L'Ambroisie *** 七訪 "惜別"
閱菜單時送上的招待小點是黑松露Kouglof,溫熱鬆綿,但黑松露的香氣是等到Kouglof稍微冷卻後,才完全綻放,即便知道這種招待小點是胃口的大敵,仍忍不住優雅冷冽的沁香,全部完食... 七訪時三道菜都點海鮮,溫熱生蠔佐水芹醬與魚子醬、扇貝佐馬鈴薯醬汁與黑松露、以及經典的魚子醬鱸魚。
- Jan 28 Mon 2019 22:18
Arpège *** 二訪
- Jan 28 Mon 2019 14:00
Le Procope
- Jan 27 Sun 2019 21:51
La Table de l'Espadon ** "天作之合"
第一次遇到主廚Nicolas Sale,是在Courcheve滑雪村Hôtel Le K2 Palace的Le Kintessence餐廳,當時主掌兩家兩星餐廳的Nicolas Sale已被巴黎Ritz挖角,我有幸嚐到他在Le Kintessence最後一季的菜色,非常驚艷,尤其一道小螯蝦三吃,用料極好、擺盤大方、滋味美妙,更增我對主廚來到巴黎的期待。
- Jan 26 Sat 2019 23:17
El Cangrejo Loco
- Jan 26 Sat 2019 22:06
Lasarte ***
Martín Berasategui是著名美食家詹益昌醫師一直以來非常推薦的大廚,我曾於數年前拜訪過臨近San Sebastian的主廚同名三星餐廳,著實厲害,而其開設於Barcelona的Lasarte餐廳,也在2017年成功攻頂,曾為目前唯一一位手捧兩家三星的西班牙主廚;這趟短暫停留Barcelona,自然不能錯過。
- Jan 25 Fri 2019 21:32
Bar Clemen's Boquería
- Dec 09 Sun 2018 15:03
野臺繫 To bring a group of remarkable to see if become something more.
"To bring together a group of remarkable people to see if they could become something more."
- Dec 08 Sat 2018 14:56
樂沐 十七訪 "這十年,辛苦了,謝謝。"
- Nov 11 Sun 2018 00:42
匠樂 N訪 "一種再不寫就沒得寫的概念?"
- Oct 25 Thu 2018 17:52
野村壽司 * "無福消受"
- Sep 05 Wed 2018 11:52
肉割烹 ゆう "重點食材的狂轟猛炸"
- Jul 18 Wed 2018 23:18
パフェ、珈琲、酒 『佐藤』
- Jul 18 Wed 2018 23:13
函館うに むらかみ(本店+札幌店) "執念無誤XD"
函館うに むらかみ是北海道海產商直營的海膽專門店,主打無添加海膽製作的各式料理,本店位於函館市場,分店位於札幌,兩家菜色差不多,本店多了函館知名的活烏賊刺身,也有米其林Bib Gourmand推薦;這次本來預期只有機會造訪札幌分店,沒想到在函館JR搭車前擠出一個小時的空檔,就本店、分店通吃了,兩家併在一起寫。
- Jul 18 Wed 2018 23:07
杉ノ目 本店 "是個經驗~"
- Jul 18 Wed 2018 13:35
小樽隨拍
- Jul 17 Tue 2018 22:55
花小路 さわ田 *** "按時合地"
先付是山藥、柴魚湯凍、鮭魚卵,涼爽開胃的組合;二道就出了炸物,玉米不是大塊切片,而是一粒粒剝下後裹粉炸,粉厚也吸油,雖不膩口,卻也嚐不出玉米香甜;毛蟹是這趟北海道的重點,花小路さわ田約給四分之一隻,帶殼蟹黃、去殼蟹腳肉、不成塊的蟹肉則與蟹黃攪拌呈現,新鮮沁涼,沒有一點不好的味道,再次見證產地威力;茄子+白味增+海膽不是第一次見,不知是否因夏天,這裡連茄子都是冷食,三者合一入口,確實美味,(但京味把這道料理做成神級名物...);鮑魚炒綠蘆筍是當日最喜,鮑魚切薄片,用北海道產奶油與綠蘆筍拌炒,香!非常香!乳脂濃郁的香氣在這道料理盡情展現,鮑魚Q彈,咀嚼而生的海味伴隨奶香充斥口中,不由得跟板前師傅讚說"最高~"。
- Jul 17 Tue 2018 22:34
Molière *** "從容與踏實"
計程車抵達時我愣了一下,外觀雖然整潔雅緻,但就是民宅感,如不是走近前門看到餐廳及Relais&Châteaux的標誌,實在難以想像日本名廚中道博開設的旗艦餐廳Molière就位在此處。
- Jul 16 Mon 2018 22:26
貴水 * "食色性也"
- Jul 16 Mon 2018 14:31
新千歲機場隨拍
1. 機場當商場+遊樂場在做,規劃不如羽田有質感,但選擇多太多,琳瑯滿目的餐廳、哆啦A夢樂園、Hello Kitty樂園、巧克力工廠、電影院、溫泉... 特別安排一整天去逛是對的。
- Jul 14 Sat 2018 14:25
登別隨拍
- Jul 13 Fri 2018 14:12
洞爺湖+北湯澤溫泉隨拍
- Jul 12 Thu 2018 22:21
開陽亭 本店 "傳聞比較美好"
- Jul 06 Fri 2018 15:36
匠樂 N訪 "末富康雄客座"
- Jun 22 Fri 2018 16:48
請客樓 ** "麻油雞飯、黑蒜九孔好吃,服務不要太期待。"
- Jun 17 Sun 2018 20:55
Hero Restaurant 二訪 "如果開在台北該有多好-2"
- Jun 16 Sat 2018 20:44
JL Studio 二訪 "如果開在台北該有多好-1"
- Jun 07 Thu 2018 11:59
祥雲龍吟 ** 四訪 "終於吃到龍吟香魚~"
- May 19 Sat 2018 17:35
謙安和 * 二訪 "內憂外患?"
- May 11 Fri 2018 01:47
大腕 * 三訪
一個月內的第二次造訪,這次自己點菜,特意避開了日本和牛,選了幾款相對平價的肉品,再錯開不同的調味,話說大腕可挑的燒肉調味不少,印象中有蔥鹽、椒鹽、蒜味、奶油、味增、辣味增等,最後再挑兩款澳洲和牛部位,牛舌跟翼板,鹽味就好。
- May 07 Mon 2018 16:17
頤宮 *** 三訪
頤宮拿下三星大概是2018台北米其林最大的意外吧,我本來期盼是由"祥雲龍吟"拿下,就算站在"一定要給中菜"的政治正確,原本的預測名單也是文華東方的頭牌餐廳"雅閣",這麼說不是瞧不起頤宮,而是過去兩次造訪,味道雖美、驚豔有限,初躍即登頂,確實引來不少饕客的紛紛議論。
- Apr 21 Sat 2018 23:11
Longtail *
被安排在廚房邊類塌塌米的獨立空間,雖然盤腿又沒椅背靠很痛苦, 但好過一般桌位的擁擠與狹小;與其說是餐廳更偏向bar,昏暗色系+慵懶音樂+酒精瀰漫+夜店打扮+ABC+外國人,顯然與肥宅我類的同溫層相隔甚遠,只好專心研讀菜單;除了有兩套Tasting Menu可選以外,菜單跟林明健在Achoi時期的呈現方式相似,幾道經典菜色也帶了過來。
- Apr 14 Sat 2018 13:25
鮨隆 * "節奏"
我對阿隆師的印象並不好,當初某P格跟台灣之光把SASA捧上天時,跟著去吃,除了口味上不滿意外,整場就是看到阿隆師的下巴跟鼻孔,買單時一人七千多元,讓我忍不住離開後在店門口暗自罵了幾句髒話,自此列為拒絕往來戶,如此慘痛的經驗直到今年才被吉兆割烹壽司取代...(茶)
- Mar 31 Sat 2018 16:11
大腕 * 二訪 "和牛燒肉omakase初體驗"
- Mar 24 Sat 2018 00:43
吉兆割烹壽司 * 六訪
- Mar 17 Sat 2018 19:20
Tutto Bello "事出必有因?"
2018台北米其林公布後,我心中最大的疑問,除了頤宮的三星外,就是老牌義大利餐廳Tutto Bello何以僅被摘錄卻未封星? 這家過去被公認台北最好的義大利餐廳(之一),這幾年偶爾幾次造訪,皆相當水準,在波動劇烈的台北市場,是低調卻穩定的存在,於是,這趟回訪,不僅貪食,多少也想解惑。
- Feb 24 Sat 2018 11:16
柏屋 *** "乍暖還寒、春意終來"
柏屋其實不在大阪市內,而是在鄰近的吹田市,只是大阪府幅員廣大,我們從大阪城公園出發,也坐了將近三十分鐘的計程車才到(車資就要5000圓啊...);地點頗偏僻,位於某高架橋旁,餐廳旁邊疑似是墓地,我一度懷疑司機先生有沒有走錯路,可是在我懷疑的當下,竟然就到了...
- Feb 24 Sat 2018 00:39
肉處 阿倍野 きっしゃん "食材ok,其他..."
- Feb 23 Fri 2018 11:11
Hajime *** "Pleasure"
這兩年最驚豔的餐廳之一(另一家是東京的"花柳"),把盤子內的細節做到頂;Hajime套餐約有十道,幾乎每一道的元素都非常多,組合極複雜,但每一個食材仔細去品嘗,風味皆佳,即便可能只是盤中裝飾用、如水滴般大小的foam或puree,都感受得到主廚有多偏執XD 把這麼多元素放在盤中,還能細心照料,Hajime是我遇過的唯一一家;擺盤極美,活像從料理書中生出來一樣,主廚本身不出料理書也不給客人拍照,是怕其他客人來用餐時喪失驚豔感,我可以體諒,因為我認為以Hajime精細如此,換菜頻率應該不高;約莫20幾個座位,服務不錯、挺親切,超級漂亮的菜,每道份量少而道數多,味道活靈活現,是真正值得"為這家餐廳,專程設計一趟旅程"。
- Feb 22 Thu 2018 11:04
京洛 肉料理いっしん ** "反差"
這家位於京都的和牛割烹專門店,數年來都保持兩星,但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已逝部落格主柔藍2013年的食記,其對料理的圖片、文字說明引人入勝,後來幾次造訪京都想排入名單,卻因店家不接受一個人的訂位而作罷,此次因緣際會與朋友同行,頗幸運。
- Feb 22 Thu 2018 10:33
吉兆 嵐山本店 *** 四訪 "世界的吉兆"
冬日的強餚自然是松葉蟹,我在初訪(秋末)時嚐過,難以忘懷,此次冬日回訪就是為了再溫此極上之味,但心底卻是怕,怕那滋味不如憶中美,反倒折騰,好險,此次不但沒包,甚比記憶更美更絕,食在幸運;既然是座敷燒,當然要先火力展示,蟹身、蟹腳、蟹鉗,僅簡單介紹是松葉蟹,哪個產地、或是Green label倒沒特別拿來說嘴,跟菊乃井不同,吉兆不只炭燒,還覆蓋上一層白布,不時噴水在布上,除了燒,還帶"蒸",蒸完女將再問"您要自己剝殼,還我們幫您剝殼?",周到極了;挑成細絲的烤蟹無疑是我吃過最好的,不腥不寒,殼燒炙香完美伴隨纖細恬甜的蟹身,優雅而美味,單吃已是驚呼,偶而沾點薑末與醋汁,亦不減風采;但真正令我靈魂出竅的是甲羅燒,新鮮蟹膏、蟹肉伴著些許白味增,在蟹殼上燒煮,熬煮後的湯汁穠纖合度、飽滿而合宜的蟹鮮為主韻,伴隨著白味增的淡淡甜息,在氣味及回韻上無可比擬的舒服圓和,而食到蟹膏時更有"挖靠,這才是海鮮精華"的震撼感,如此強烈的存在!如此溫柔的表達! 不誇張的說,吃這道菜時,周遭的連結彷彿被切斷,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那是一種被美味包圍的氛圍,難以言語而是用全身、用意念去感受、接受、享受活著有多美好;作為追星族,有時會回想吃過的美食當中,哪些是"至極"的極上之味? Arpège的藍龍蝦兩吃、L'Ambroisie的魚子醬鱸魚、當然還有這裡的松葉蟹料理,很開心,再度相遇。
- Feb 21 Wed 2018 10:55
瓢亭 本店 *** 二訪 "溫故食髓"
第一次造訪瓢亭的印象非常深刻,看來颱風一吹就會瞬間垮掉的老舊小屋,室內空間極低矮,高度約略只有170公分,塌塌米上也沒有桌椅,直到女將端來如同古代劇才會出現的小桌(一人一桌),朋友與我面面相覷,心裡滿是疑問,但隨著菜餚一道道上,也越是祥和踏實,好似食物的美味真能安撫人心,明石鯛刺身、蝦真丈煮物椀、八寸、鯛魚卵與里芋的炊合共同治癒朋友自以為的木舌。
- Feb 20 Tue 2018 10:14
菊乃井 本店 *** 二訪 "理所當然"
龍蝦刺身超讚,彈脆緊實,蝦頭調製的沾醬又濃又香,搭刺身超好吃! 幫不吃生的太太換成龍蝦海膽燒,兩次來菊乃井,換菜都還是給得很大方;小鮪魚刺身佐蛋黃醬油也好好吃,黏稠的蛋黃醬鹹度很好,包覆在柔軟的小鮪魚上,實在是油油滑滑的好吃~
- Feb 19 Mon 2018 10:07
板前割烹 千花 *** "費解"
人腦有時候比電腦可靠,用手機上的googlemap定位千花,被帶到毫無人煙、不得其門而入的街區,好在印象中四条通上有個"千花"的招牌,繞回大街,東張西望,終於在茶寮都路里附近找到招牌,但招牌處並不是餐廳,而是矮巷,矮巷底端再掛著寫著"千花"的燈籠,摸黑走了進去,巷內沒看到任何餐廳出入口,最後才發現要走過燈籠,經過一個小小的庭園,那個掛著"千花"門簾的矮門就是了... 有興趣的朋友如果要過來,記得從四条通上找招牌往裡走到底,別像我傻傻繞路,差點遲到。
- Jan 27 Sat 2018 00:06
Taïrroir 態芮
一出電梯口就可以感受到餐廳摘星的野心,挑高空間、黃銅吊飾、時髦乾淨的暗色系、個位數的桌數,是個舒適不吵雜的用餐空間,用餐區的一邊是酒吧、另一邊是內場料理台,採用玻璃隔間,邊吃飯還可以邊欣賞內場出餐,整體的環境設計讓我聯想到台中的JL Studio,"無須正襟危坐的壓迫,卻能讓食客自然而然降低音量的正式感"。服務也好,年輕伺者能全程用流利英文與一旁日本客人溝通。
- Dec 27 Wed 2017 11:26
祥雲龍吟 三訪 "值得一座三星"
今年的第二訪,主廚掌握本地食材的流暢度不是蓋的,服務仍非常好;我真的希望明年台北版米其林給祥雲龍吟一座三星,相較鄰近東京、香港,台北的高價餐飲消費"相對"不夠發達,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,搬來全套甚至比本店更好的規模,而且是越來越好、而非七折八扣,不論主廚、內場、外場、經營者,我認為值得一座三星。
- Dec 03 Sun 2017 20:38
名人坊 "定價與定位"
- Dec 02 Sat 2017 20:29
Thomas Chien Restaurant "睽違"
第一次遇到簡天才師傅是在Pasadena,當時可是讀了飲食書、專程慕名而去,這次睽違八年再嚐簡師傅手藝則是朋友力邀,這幾年師傅不但獨立開店,每年邀請的客座陣容更是強到令人吃手手,Alain Passard、Pierre Gagnaire、Andoni Luis Aduriz、Eric Frechon、Sébastian Bras,據聞今年(2018)會是Anne-Sophie Pic,不得不佩服簡師傅確實有一套,這些當代超級大廚沒有兩把刷子是請不動的。
- Dec 02 Sat 2017 20:21
鮨二七 "王者! 王者! 王者!"
鮨二七聞名已久,但真正挑起我興趣是2017年8月,知名部落客Kuni的一篇"今不如昔"引起二七支持者與Kuni支持者的大混戰,其中一項連結疑似二七師傅發文"台灣有點名氣的日本料理店誰不是看我的臉書叫貨的"、"五年前我是王者,五年後我還是王者,在永明街"(http://i.imgur.com/9c5Puup.jpg),如此自信堪稱霸氣的言論,讓我很犯賤的上鉤了...趁著朋友力邀高雄行之際,選了個中午的空檔獨自造訪。
- Nov 24 Fri 2017 00:25
山花日式料理 "寂寞的季節"
開啟飲食之路的契機是批踢踢Food版於2006年舉辦的食記大選,當時Dilbert板友的"清水鮨"食記,內容豐富詼諧、架構有條有理,讓還停留在大口吃肉階段的我心生嚮往,隨後更跟隨Jzs大的足跡,走訪台北各大日料,雖然說吃的速度趕不上新店開幕的速度(沒辦法,有一陣子台北日料拓展的速度太誇張了),但造訪過的日料中,山花毫無疑問在我心目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;2008年第一次造訪時,山花還在敦化南路的小巷弄內內,除了店主阿田師本人,生食檯有阿杰(現為吉兆割烹壽司店主)、熟食有阿忠(現為小將割烹壽司店主)打理,高姐則坐鎮外場,後來雖然陸續換了幾位內場,但水平依然穩定,尤其熟食的纖細程度在一味強調鮪腹、海膽的台北市場更屬少見,胡麻豆腐、比目魚薄造、碗物、紅燒喜之次、寒鰤涮涮鍋、極品三合一捲、山藥泥甜點等都是早期令我難忘的作品;約莫是2010年10月,山花因為內部人和問題,除了阿田師以外的內場主力一次離職,自此開始我印象中的山花就再也沒回到熟悉的水平,"人和"似乎是經營者難以克服的問題,即便2011年店址遷到熱利路後,都還曾發生"內場只剩阿田一位,同時應付十五位客人"的窘境...,坦白說在熱利路後期,"個人感覺"阿田似乎已沒有花太多心思在料理上,時值匠樂阿鴻獨立開店,水準極好、待客上乘,我便漸漸從"山花的客人"移籍為"匠樂的客人",再不多時,竟聽聞樂利路山花已收掉,其背後傳聞頗為尷尬倒也不便求證。
- Nov 19 Sun 2017 01:14
Hero Restaurant "敬意"
餐廳門口是簡單的木製拉門,米白布簾及木製招牌只簡單寫著"英雄"兩個中文字,如果單看門面,可能以為這是哪家日式料理;主建築則是兩層樓的小透天(?),或許是住家改建,雖沒有太多加工、卻也乾乾淨淨,很有溫馨之感,一樓有張六、七個位置的吧檯,一人用餐就是擺在這裡,很好,我喜歡看人做菜。
- Nov 18 Sat 2017 01:09
JL Studio
- Oct 14 Sat 2017 21:25
Marcus ** "天菜大廚的指導教授~"
待在倫敦的最後一天,還有一個午餐的扣打,本來已經鎖定Phil Howad的餐廳"The Square",(沒辦法,自從看了大英美食宴"The Great British Menu"以後,就很想試試Phil Howad的菜),沒想到,Phil Howad已經在2016年離開The Square,退而求其次,原想改訂Claire Smyth的餐廳"Core",但餐廳2017年8月才開幕,過往的經驗告訴我最好不要在新餐廳開幕沒多久時造訪,最後選定了同樣參與大英美食宴的名廚Marcus Wareing的同名旗艦餐廳"Marcus",非常幸運,這是本趟倫敦最美味的一餐。
- Oct 13 Fri 2017 21:22
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 *** "只有價格是三星..."
雖說Alain Ducasse名滿天下,但我兩次嘗試其名下餐廳,巴黎的Alain Ducasse au Plaza Athénée、與東京Beige Alain Ducasse Tokyo,經驗實在很一般般,這次因為就住宿The Dorchester Hotel,抱著"只是下樓吃個晚餐"的心態,沒想到還是...
- Oct 12 Thu 2017 21:16
The Grill at The Dorchester "頂尖的牛排跟舒芙蕾!"
- Oct 11 Wed 2017 21:08
The Dorchester Hotel
- Oct 11 Wed 2017 21:01
Gordon Ramsay *** "商務型三星?"
雖說Gordon Ramsay出現在電視上的時間應該比出現在廚房的時間多很多,但初次來到倫敦,不親自試試這位地獄主廚的旗艦餐廳,對一位追星族來說,好像也是個缺憾? 訂位意外的困難,三個月前訂位,給了三天的中午、晚上,全部槓龜,最後餐廳經理擠出一個晚上10點15分的位置...
- Oct 11 Wed 2017 01:11
The Promenade at The Dorchester "無話可說的英式下午茶!"
- Oct 10 Tue 2017 20:56
L'Ambroisie *** 六訪 "還是很棒的菜、還是很爛的服務..."
1.煎羊魚左生熟牛肝菌超好吃! 羊魚新鮮無比,全熟,肉纖細而緊實、帶彈性,熟度控制極好,再多一分就嫌硬了;底方的牛肝菌塔沒話說,熟的,香氣濃郁而自然,一口接一口,非常美味!(這時候就愛他們家份量大啊~)
- Oct 09 Mon 2017 20:53
Maison Lameloise(住宿)
- Oct 09 Mon 2017 20:48
Maison Lameloise*** "秋瑟"
前菜是主廚Eric Pras的招牌名菜,生熟兩種做法的小螯蝦,生食搭配魚子醬,這道經典菜色很吃食材品質,他家的版本分量多、品質優,以青蘋果調味是小小的變奏,甜、鹹、酸交叉其中,熟食則裹上米粒以後輕炸,一入口米粒酥脆爆香,蝦身厚實甘甜,有類似天婦羅的微妙油香,但小螯蝦的存在感更為明顯,不虧是看板菜! 第二道前菜是蝸牛章魚塔,將處理過的蝸牛、章魚以及根莖蔬菜放在派皮上,放上幾匙以大蒜、奶油調製的濃郁醬汁,蝸牛是勃根地傳統料理,Maison Lameloise自然沒可能漏氣,尺寸好、Q彈帶些脆度,與章魚的柔嫩咬感頗有熟悉又相異之處,根莖蔬菜中的甜菜非常甜,是為亮點,只是分開吃都不錯的各種食材,組合起來仍是各自為政,不解主廚放在同一個餐盤上的用意為何;主菜是帶骨犢牛排,Eric Pras的作法是將一條細繩般大小的培根肥肉,塞入犢牛排後,撒上榛果下去烤,犢牛味淡清雅、可惜偏乾無肉汁,用上了培根肥肉調味,雖然多了一股油香,卻也顯重,與犢牛有格格不入之憾,倒是配菜的牛肝菌、無花果、馬鈴薯派,當令食材的使用令人開心;甜點以檸檬sorbet及檸檬奶霜為主,撒上帶茉莉花香味的冰屑,餐至結尾終輕快。
- Oct 08 Sun 2017 18:34
Flocons de Sel(住宿)
- Oct 08 Sun 2017 18:26
Flocons de Sel *** 二訪 "渾然天成"
第二次造訪Flocons de Sel,主廚Emmanuel Renaut拿過MOF、也是法國中生代中受到相當矚目的大廚,曾在2016年應寶格麗之邀短暫來過台北客座,但因為並無對外公開,並未在台北餐飲界造成太多新聞;我倒是非常喜歡Emmanuel Renaut,法國(三星)主廚中少見的親切、直率、不做作,尤其願意以英文主動跟外國客人交談;但我最喜歡的還是Emmanuel Renaut的料理,春天時的羊肚菌佐咖啡慕斯、煙燻熱巧克力塔都是此生難忘的好味道,高山湖魚Fera與乳鴿也是三星級水平的佳作。
- Oct 07 Sat 2017 18:16
La Maison des Bois-Marc Veyrat(住宿)
- Oct 07 Sat 2017 18:08
La Maison des Bois-Marc Veyrat ** "拜見傳奇"
- Oct 07 Sat 2017 18:03
Anne-Sophie Pic ** "當公主成為女王"
Anne-Sophie Pic應該算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女主廚之一吧,(其實我很懷疑要不要加上"之一",Elena Arzak、Carme Ruscalleda、Nadia Santini的"知名度"可能還是不如已經把名字經營成品牌的Pic,雖然論料理,我心中的女神只有Nadia Santini);名氣響叮噹的原因,除了Anne-Sophie Pic身為當今法國唯一的三星女主廚、以及其出色的外型,她在2007年成功將其家族餐廳Maison Pic奪回三星,更為佳話。(Pic家族是Valence地區有百年歷史的美食大家,Maison Pic由Eugene and Sophie Pic於1889年創立,1939年在André Pic手中拿下三星,1946年丟掉三星,André的兒子Jacques Pic在1973年迎回三星,直至其1992年過世,1995年也就是Jacques過世後的第三年,餐廳第二次丟掉三星,Jacques的女兒也就是Anne-Sophie Pic於1997年正式從他的兄弟Alain Pic手中接管餐廳,終於2007年再次奪回三星至今,這段祖孫三代兩次丟星、兩次復仇成功的歷史無論如何都替Anne-Sophie Pic增加不少話題性。)
- Oct 06 Fri 2017 17:57
BEAU-RIVAGE PALACE
- Oct 06 Fri 2017 17:48
Restaurant de l'Hotel de Ville *** 二訪 "精琢與純粹"
去年年初天才主廚Benoit Violier自殺後,隨之而來的除了滿滿的嘆息,對美食愛好者而言,更多疑問是Restaurant de l'Hotel de Ville這家有著超光榮歷史,孕育出三位當代超級大廚(Fredy Girardet、Philippe Rochat、Benoit Violier)的美食殿堂究竟何去何從? 幸運地,在Benoit Violier的遺孀決定保留餐廳後,其原本的執行主廚Franck Giovannini也留任,米其林非常給面子(也有點令人意外)的在2016年底公布的2017年版中仍將Restaurant de l'Hotel de Ville留在三星級,但此次一訪,我認為Franck Giovannini完全沿襲了Benoit Violier時代的超高水平,如果米其林沒有給他三星,才是難以服眾。
- Oct 05 Thu 2017 17:43
Hotel Les Trois Rois
- Oct 05 Thu 2017 17:39
Le Cheval Blanc de Hotel Les Trois Rois *** 二訪 "三王之尊"
Le Cheval Blanc(中譯"白馬")是位於瑞士Basel頂級旅館Hotel Les Trois Rois(中譯"三王飯店")中的高級餐廳,於2016年版的瑞士米其林拿下三星,我在2016年1月時嚐過一次,非常折服於主廚Peter Knog優雅無比的細膩風格,尤其主廚在醬汁上的造詣,該有的味道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卻是清和柔轉、不顯強峰,當次吃到的藍龍蝦佐佛手柑醬汁、比目魚佐黑松露醬汁、鰈魚佐波特酒醬汁、小牛肉佐朝鮮薊醬汁,都令人難忘。
- Oct 04 Wed 2017 17:30
L'Hotel Des Berges
- Oct 04 Wed 2017 17:21
Auberge de l'Ill *** "半百沉香"
Auberge de l'Ill距離史特拉斯堡約40分鐘車程,沿溪而建,溪流的名字就叫"l'Ill",兩岸整治的綠意昂然,幾束垂柳、幾片草原、一座小橋、幾棟可愛的房子,配著各色花朵盆栽,這裡有著亞爾薩斯法德邊境的童話色彩,卻不失與世隔絕的靜謐氛圍;餐廳有著幾片落地窗,正對美麗的庭園及小溪,"可惜"當日被分到另一個餐室,陪伴用餐的"僅"有當地藝術家以木頭拼裝而成的壁畫(是當地的一種傳統藝術創作,純以木頭成景,不上漆、上色,餐廳這幅壁畫據聞是全世界最大尺寸的藝術品,經金氏世界紀錄認證)。
- Oct 03 Tue 2017 17:17
Le Cinq *** 三訪 "曾經的最美好"
在剛開始追星的那幾年,Christian Le Squer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主廚,他的菜親切內斂、有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,在Ledoyen時期所嚐到的小螯蝦佐蛋黃醬、鮃鯪魚佐黑松露醬汁、小牛胸腺佐香草汁、手撈扇貝佐新鮮白松露、葡萄柚鰻魚吐司、白松露麵盒、以及各式甜點,幾乎都是我嚐過最喜歡的,那時想到巴黎fine dining,對我而言,講到菜餚就是Lodoyen、說到服務跟用餐環境則非Le Cinq莫屬,當時曾幻想"如果能把Christian Le Squer的菜搬到Le Cinq那就完美了~",沒想到這個"幻想"竟然在2014年實現...Christian Le Squer也在2016年協助Le Cinq重返睽違多年的米其林三星。(2014年可說是巴黎名廚大風吹的一年,先是Alain Ducasse接替Yannick Alléno掌管Le Meurice餐廳,Yannick Alléno擠掉Christian Le Squer接掌Ledoyen餐廳,Christian Le Squer再踢掉Eric Briffard收下Le Cinq餐廳,最後Eric Briffard不知是心灰意冷還是另有規劃,現在在廚藝學校教書,遠離巴黎這個是非之地了...)
- Sep 19 Tue 2017 20:59
鮨岡心 二訪 "未完待續"
- Jun 23 Fri 2017 23:53
すきやばし次郎六本木ヒルズ店 **
- Jun 23 Fri 2017 09:45
壽司乃池+谷根津散步